|
學黨史丨講黨史故事 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时间:2021-07-28 作者:adm 《中國共產黨簡史》第三章第三節—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mp3 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主要責任,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爭成為主要的對日作戰方式。 日軍對抗日根據地“掃蕩”的重點是華北地區。1939年春,日本華北方面軍制定了“治安肅正計劃”,實行軍事、經濟、文化、特務一體的“總力戰”。在1939年和1940年的兩年中,僅華北地區日軍出動千人以上的大規模“掃蕩”就有109次,使用兵力總計在50萬人以上。 根據“鞏固華北”的戰略方針,八路軍在華北依靠廣大群眾,堅持山地游擊戰爭,發展平原游擊戰爭。1939年11月上旬,晉察冀部隊在第一二〇師的配合下進行黃土嶺伏擊戰,擊斃日本獨立混成第二旅團旅團長、所謂“名將之花”阿部規秀中將。《新中華報》發表短評:“抗戰以來,敵軍中將指揮官,在戰場上被我擊斃者,此還算是第一次。真值得我們興奮!” 為了貫徹“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1939年2月,周恩來受黨中央委托,到皖南同新四軍領導人商定:新四軍的戰略任務是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此后,新四軍和華中敵后抗日游擊戰爭有了較大發展。1940年5月,黨中央派八路軍一部1.2萬人南下,同新四軍一起發展華中抗日根據地。 在華南,廣州失陷后,中共廣東黨組織積極領導開展游擊戰爭,創建東江抗日游擊根據地和東江縱隊。長期戰斗在海南島的紅軍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后來發展為瓊崖縱隊。 在東北,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長期堅持在白山黑水之間、結日、偽軍以沉重打擊,成為全國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對東北抗日聯軍展開持續殘酷的軍事“討代”。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東北抗日聯軍不屈不撓地堅持斗爭。198年10月,冷云等東北抗聯8名女戰士陷人敵人包圍后,投入冰冷的烏斯渾河,英勇殉國。1940年2月,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楊靖宇在濛江縣(今靖宇縣)境內陷人日軍“討伐”隊重圍,冒著零下40度的嚴寒,同數倍于己的敵人浴血奮戰,最后只身一人,堅持戰斗,直至壯烈犧牲。殘忍的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在他的胃里竟沒有一粒糧食,有的只是枯草、樹皮和棉絮。 從1938年冬到1940年的兩年多時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戰牽制和抗擊了大量侵華日軍,人民抗日力量在戰斗中成長壯大起來。到1940年底,共產黨領導的武裝部隊發展到50萬人(東北抗日聯軍未計算在內),還有大量地方武裝和民兵;在華北、華中、華南創建了16塊抗日民主根據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著日益重大的作用。 多位國際友人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參加艱苦的敵后抗戰。他們中有加拿大共產黨員諾爾曼·白求恩、德國醫學博士漢斯·米勒、美國醫學博士馬海德、印度醫生柯棣華等。1939年11月,在晉察冀軍民反“掃蕩”作戰中,白求恩大夫在搶救八路軍傷員時不幸感染中毒,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12月,毛澤東在《紀念白求恩》一文中,號召學習白求恩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在敵后戰場上,隨著人民武裝和抗日根據地的迅速發展,也由于當時中國出現了空前的投降危險與抗戰困難,1940年8月至翌年1月,八路軍總部在華北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對日軍的進攻。8月20日夜,參戰部隊、游擊隊、民兵同時發起攻擊。隨著戰役的展開,陸續參戰的部隊達到105個團20余萬人,這就是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全民族抗戰以來八路軍在華北發動的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帶戰略性進攻的戰役。至1940年12月初,敵后軍民共作戰1824次,斃傷日、偽軍2.5萬余人,俘日軍281人、偽軍1.8萬余人,破壞鐵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摧毀大量敵碉堡和據點,繳獲大批槍炮和軍用物資。百團大戰給日軍的“囚籠政策”以沉重打擊,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在抗日局面比較低沉時振奮了全國人民的信心。 通過學習敵后游擊戰爭的發展和百團大戰,使我對我黨的偉大付出和關鍵時刻的英明決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歷史告訴我們,前進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們才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在統一戰線中中國共產黨堅持獨立自主原則,既統一,又獨立。采用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略防御階段和戰略相持階段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戰略相持階段成為主要的抗日作戰方式。百團大戰更是削弱敵人、壯大自己,逐步改變敵強我弱的態勢、為實行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敵后游擊戰場,可謂世界戰爭之奇觀、偉大的民族壯舉,銘刻中國軍民抗戰的光輝歷史,我們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通過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緊抓機遇,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動力分廠 何旭東) |